返回第一百七十二章 盘算(1 / 2)悬壶济世录首页

武常胜带着自己的人马缓慢地行走在通往纪州的大道之上。

沿途他没有见到哪怕是一个人。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逃难的人都往梧州去了,可没有谁会想不开往雍州,往天仓郡逃。

可以说,从天仓郡出发至今,武常胜沿途经过个的三个郡县,几乎都已经化为了死城城市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和早已腐烂的尸骸,以及穿行在其中的野兽,农田更是生满了杂草,早已无人耕种,至于人迹,则更是难寻他们要么就已经被所谓的雍州义军裹挟着,加入了那支人数庞大而臃肿的义军大军之中,要么便已经拖家带口,逃之夭夭了。

这样一支雍州军是在给自己自掘坟墓。

武常胜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他想要拉拢谭州军雍州军现在的确势大,但是只要雍州军无法侵入别的义军的领地,他们撑不过两三年,就会势穷力竭,陷入疲敝之中刘忍大概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趁现在就让胡于召集义军结盟,他是想要给雍州义军打开一条生路。

北伐中州,攻打神京,这需要聚集各路义军,更需要北伐途中的那几路义军让开道路,让雍州军经过自己的地盘那几家义军如果不肯借道的话,胡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以大义之名联合其他义军夺取他们的地盘,而其他的义军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而这几州的义军一旦同意借道的话,他们的大权依然会旁落进入胡于的手中,从而逐渐沦为胡于的附庸。

这就是刘忍给雍州军找的出路,扩大地盘,继而扩大势力,又通过扩大后的势力进一步压迫其他州郡的义军,逼迫他们臣服或者用武力征服他们,从而实现一个循环。

武常胜不得不承认刘忍的盘算的确很精明,但是他却不认为这到了最后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的。

自从三年多前,梧州长社之乱之后,尚铮的中军已经有整整三年没有动静了以至于人们都快要忘了,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尚铮所率领的八千中军在玄朝三十八州四百余郡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十三年前谭州那场暴乱席卷谭州全境,谭州州师也几乎全部叛乱,最后还不是被当时不过十八岁的尚铮给杀得灰飞烟灭。

雍州军因为自身破坏性太强,所过之处全成荒野,无法自己为自己提供足够的补给,从而不得不通过不断的扩张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迟早会成为朝廷的下一个目标,也是尚铮的下一个目标。

武常胜可不认为这样一支乌合之众能够凭借人数取胜,只要雍州军与中军交手,雍州军必败那个时候,就是雍州军衰落的开始,他们要么彻底失败,要么就是一股残兵,无法再北上,只能转而南下。

纪州紧挨着雍州,雍州残兵如果南下,纪州将会首当其冲所以趁着一切都还没有发生,现在先与谭州军结盟,顺便让谭州军与雍州军结下一个解不开的梁子,以免到时候他们两军再结盟一南一北夹击纪州,让纪州陷入被动局面,这正是武常胜为纪州军做出的盘算。

而且,李玉思这个少年的确也给他一种很危险的感觉虽然他现在还太过稚嫩了一些,但是假以时日,总是会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谭州境内的探子回报的消息让他同样对谭州军充满了忌惮之意。

现在的谭州在做着其他各路义军都很少关心的事情民生谭州在他们的军师阳充的治理之下,制度完善,尤其是在民生方面尤其重视,据说由于逃亡梧州的连山关闭关,许多原本打算逃亡梧州的难民都转而逃入了谭州。

而谭州也在大肆收拢这些难民,来者不拒反正谭州南部数百里已经被瘟疫化为了一片死地,来多少人谭州都能消化。

在许多义军的人看来,那些难民都是没有什么用场,却又要吃饭的一张张嘴,但是武常胜很明白,难民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粮食,税负,兵源各路义军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给难民能够安稳下来的环境,所以那些难民也自然变成了到处流窜的祸患。

而谭州却可以难民们只要安顿了下来,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便可以开始产出粮食,提供赋税,两年之后,人口将会不断增加,孩童成为少年,少年成为青年,青年成为壮年,从而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士兵之中去而这已经有谭州北部作为活生生的证据了,尤其是谭州军老巢的几个郡县,现在繁华更胜当年,当地百姓更以能够参加谭州军为荣,谭州军出征之时,当地百姓甚至还主动送粮引路,这是在其他各路义军之中都见不到的景象。

这些士兵不仅仅能够确保质量,还能确保一种在这个乱世之中最难得的品质忠诚,他们是因为谭州军而活命,他们的家也安顿在了谭州,如果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胡于这种只会破坏摧毁的野兽的话,武常胜能够担保,他们将会拼死血战至最后一人。

这就是武常胜在拉拢谭州军的时候又最忌惮的一点,也正是因为因此,他才在仔细思量过后定下了这个计策李玉思必须死。

李玉思不死,假以时日,他磨砺出了锋芒,加上谭州多年经营的成果,那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纪州军只怕将会寝食难安,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这样一来,谭州军与雍州军结为死敌,将来纪州与雍州为敌之时,自己也可以借刀杀人。

对于李玉思,武常胜更没有丝毫的歉意可言在这个局势之下,大家所要做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减他人的实力,等待玄朝再也撑不住的那一天。来看书吧laikanshu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