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就当饭后散步了,没一会儿就到了新买的院子门口,陆知衍掏出钥匙打开了大门,推开厚重的木门,一个豁然开朗的院落便展现在眼前。
“哇……”姜听澜忍不住发出一声小小的惊叹。
这院子,比她想象中还要好。
青砖铺地,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积雪,院子中间那颗柿子树上还挂着黄澄澄的柿子,但是枝丫上又铺着白雪,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厢房的窗户都换成了明亮的大玻璃窗,窗框是原木色的,透着古朴的雅致。
最让她惊喜的是,每扇窗户上,都贴着喜庆的红色剪纸窗花,映衬着窗外莹白的雪景,格外有一种温暖祥和的年味儿。
“这窗花是妈贴的吧?”姜听澜问。
“嗯,”陆知衍带着媳妇儿往二进院里走,“妈说你肯定喜欢,特意剪了好几天呢。”
姜听澜心里甜滋滋的,点点头:“喜欢,妈真懂我的喜好。”
院子的角落里,按照她的意思,砌了一个小小的花坛,虽然现在空着,但等开春就可以种花了。
厨房和厢房书房都有抄手游廊联通,就算下雨也不影响,这样冬天的好处就是不用穿过院子去别的地方,这样不打湿鞋子,屋里也能保持的更干净。
这年头,专业的装修公司还没影儿,但这些传统手艺人却不少的,什么木工,泥瓦师傅丝毫不输后世的一些设计师,而且他们保留了四合院原有的古朴韵味,又根据姜听澜现代化的需求做了很多巧妙的改进。
光站在院子里姜听澜就爱上了这个院子。
“走,进屋看看。”
七十年代末的北城,这些四合院大多还是烧煤炉,盘火炕,但是姜听澜改了,直接换成了暖气,而且厕所也是改成了现代化的。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新楼房开始问世的时候,这些四合院价格一度特别低廉,无非就是在大家看来不如楼房便利洋气。
其实只要装修好了,这院子可比楼房舒服。
姜听澜逛了一圈,简直满意得不得了,这时候公公陆文康和婆婆俞竹筠也带着安安和宁宁过来了,然后帮忙送点东西过来,因为姜听澜还没回来,好多家用品他们都没拿过来,现在女主人回来了,这些东西自然就要分批送来了。
两个小家伙一进院子,就撒欢儿似的跑了起来。
“哇妈妈,咱们新家好漂亮呀!”
“小心点,别摔着。”俞竹筠跟在后面,笑着叮嘱这院子确实比他们那边更大,以后孩子有的玩了。
俞竹筠把带过来的东西归置后就问姜听澜:“澜澜,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缺的,妈再给你添置,你拍戏辛苦了,这些琐事就不用你操心了,你写个胆子,妈照着给你添置齐全。”
“妈,已经非常完美了,我特别特别满意!”姜听澜由衷地说道,“尤其是您贴的窗花,太好看了,一下子就好有氛围。”
“奶奶,我想要小猫。”这时候宁宁倒是跑过来抱着奶奶撒娇。
俞竹筠看向儿媳妇问:“澜澜,要养猫吗?”
姜听澜还挺喜欢这些小动物的,见女儿也喜欢就说:“要是有可以养的。”
“那正好,咱们院子里李婶儿家的猫前阵子生了一窝小猫崽,都满月了,到时候咱们去挑挑看有没有喜欢的。”
“好啊好啊!我要有小猫咯!”宁宁拉着哥哥立刻欢呼起来,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等爸妈带着两个崽崽去娱乐室里看她们的玩具后,姜听澜又拉着陆知衍在院子里转悠,指着几块空地,兴致勃勃地规划着:“阿衍,等开春了,咱们在这儿种几棵果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