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有好事(1 / 2)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首页

叶芪则和林建设坐在院子里聊天等待。

将近午夜时分,院里多数人都已入睡。

秦京茹忽然衣冠凌乱地冲出屋子,连鞋都顾不上穿。

赤脚踉跄地奔向前院,“叶大夫,快,大茂没了!”

叶芪心头一震,“什么?没气儿了吗?”

“是呀!都快凉透了!”

叶芪紧张地看着林建设,林建设拍拍他的肩,笑着说:“别急,可能是晕过去了,身子自然会凉,你按照我教的方法扎针试试,去吧。”

“师父,您不去看看?”

“不必了,以后您就是我的接班人,这事不用我插手。”

叶芪点头,随即跟着秦京茹往后院赶去。

一个多时辰之后。

叶芪满身汗水地回来,脸上挂着释然的笑容。

“师父,按您的指示,许大茂醒过来了,虽然虚弱得很,但脉象显示先天之气正在复苏。”

“嗯,接着再给他调理三个月,应该就能恢复得差不多了。”

叶芪笑着说道:“是,不过这许大茂倒是有趣,刚醒就说要找您,还特别嘱咐别伤害他,别赶他走。”

林建设摇头而笑,“他刚经历了生死劫,谨慎一点也是好事。

天色不早了,你回去休息吧。”

第二天,许大茂没有去单位,而是托人请了三天病假,在家静养。

……

林建设上班后收到通知。

将与杨厂长以及技术部的贺主任一同前往参加上级安排的工业研讨会。

这次会议中,林建设结识了许多全心投入国家建设的人士。

他们来自全国各大工厂,至少都是工程师级别。

还有一些早已闻名,今日才得以相见。

通过交流,林建设深受触动。

其中有设计春风牌电扇的专家,有研发熊猫牌收音机的设计者,还有创造春雷牌收音机的团队。

此外,还有重工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场研讨会令林建设热血沸腾。

他觉得自己也应该适时提出一些新产品开发的建议了。

当下,我国的生产力量尚处于起步状态,能源消耗巨大。

午休时,林建设用短短二十分钟时间画出了两张图纸。

这两幅图的设计灵感皆源自未来。

一幅是玻璃反光式太阳灶的设计蓝图,国家真正开始推广这种太阳灶是在八十年代。

尽管此时还未到六三年,但太阳灶本身并没有太多高深技术。

它只是在能源认知上领先了一些,而人们目前仍主要依赖煤炭与石油。

太阳能的应用尚未形成明确概念,提前几年让人们了解其优点并不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

另一幅则是家用型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方案,这类新品的普及本应更晚一些。

同样,它并不涉及尖端技术,仅是对风能的一种前瞻性理解。

林建设闲暇时常在家反复绘制这些图纸,所以完成起来得心应手。

完成后他将图纸交给杨厂长和贺主任。

“厂长,主任,这是我在脑海中构思过的两件产品,您二位觉得是否能在研讨会上予以推广?”

---

林建设所绘的设计图简洁明了。

杨厂长与贺主任均是内行人士。

他们很快便领悟了其中原理。

两人眼中随即浮现出一丝惊喜。

杨厂长高兴地说:“太阳能确实无穷无尽,只是不清楚它的转化效率如何?能否在一小时内烧开一壶水?”

林建设答道:“如果将铝壶漆成黑色会更容易吸收热量,只要反射面积足够大,在夏日晴朗的日子里,大概二十分钟就能烧开一壶水;到了冬季就难以保证了。”

贺主任说道:“你设计的太阳灶底部能够旋转,这无疑更加便利,即便是在冬天中午跟着太阳转,估计一个小时也就够用了。”

杨厂长点头表示赞同:“不错,这款太阳灶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特别是在西北光照充足的地方或南方炎热地区,既可节约煤炭资源,又能为百姓省下一笔开支,值得大力推广,我这就去向领导汇报。”

林建设追问:“那么家用型风力发电机呢?”

杨厂长微微一笑:“从目前来看,相比起太阳灶,这种风力发电机的实际应用价值稍逊一筹。

毕竟风并非每日都吹拂,而且你的设计还需搭配蓄电池,以当前普通家庭的生活条件而言,这有些不太现实。”

林建设点头承认,“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既然不适合家庭使用,那可以给上级展示一下。

只要放大尺寸,放到沿海或者内陆多风的地方,就能为火电站分担些压力。”

杨厂长笑了,“小林啊,这次带你来参会,算是没白来。”

“其实都是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

产品设计还没完全定型,我本想闲暇时试着做一台,成功后再谈。”

“回去马上着手研发,走,跟我去找领导!”

大领导接过杨厂长递上的两份图纸,连连称赞:“好!不错!我们正缺这种好点子!”

杨厂长说道:“我觉得家用风力发电机不太现实,毕竟涉及电机厂和电池厂的合作,而大型电池的技术还不成熟,普通民众也难以承受。

不过小林建议把设备做大,放在多风地区,这样可以缓解火力发电的压力。”

大领导点头说:“我会向上级提建议。

小林,我记得你在运动会上拿过摔跤冠军,有没有兴趣转岗?”

林建设连忙摆手笑道:“感谢领导培养,我不愿离开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