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秦淮茹言及林祯相助,承揽万盒火柴之手工活,傻柱喜笑颜开,“秦淮茹,我实难启齿,你婆婆纳鞋底,已将鞋底磨得光亮,怎能不伤手?嘿!林祯此举,真乃大善。”
刘玉华却道:“就怕好心不得好报。”
秦淮茹笑答:“无妨,我母亲想必已着手,我且为她熬姜汤驱寒。”
傻柱随手取大块姜,“拿去便是,无须归还,我家尚有。”
言罢,小当含泪而来。
“妈,奶奶训我。”
“何事哭泣?可是你又淘气,惹人恼了?”
小当摇头,哽咽道:“奶奶上床欲眠,我问她为何不等饭毕,她便凶我,言头痛,令我出去。”
刘玉华撇嘴道:“定是装病无疑,被我言中,八成又在背后诋毁林祯!”
秦淮茹尴尬笑道:“我且回去瞧瞧。”
言毕,携小当离去。
傻柱叹道:“刘玉华,你日后言语能否委婉些?莫要让人家秦淮茹难堪!”
刘玉华不屑:“我便是这般直率,总比你这张臭嘴强!不满便憋着!”
傻柱无言以对。
秦淮茹归屋,见贾张氏蒙头而睡。
“妈,您还用饭否?”
贾张氏默然不应。
秦淮茹便不再呼唤,将姜置于桌上,呼道:“棒梗,收拾碗筷用饭,饭后再写。”
待秦淮茹端饭上桌,贾张氏默不作声,披衣即食。
今晚,餐桌上的佳肴是玉米面煎饼、稀面糊汤,外加两碟小菜:一盘腌萝卜叶和一盘酱黄豆。
按理说,婆媳俩均失伴侣,携三幼子度日,更应齐心协力,让家境转好。
家中应尽量避免怨言与争执,保持和谐。
尽管生活清贫,但只要家人间情感融洽,心灵得到慰藉,远比物质富足更为重要。
然而,贾家情况颇为特殊。
秦淮茹手头宽裕却吝于花费,而贾张氏则贪嘴懒惰。
婆媳二人心存芥蒂,无论如何努力,家中难觅幸福踪迹。
此番 ** 起于贾张氏欲改善伙食,却反遭苦差。
三百个火柴盒尚难应付,何况区区一百?她根本无法完成。
贾张氏决定与秦淮茹冷战,迫使秦淮茹想法子处理这些火柴盒。
她宁可终年粗茶淡饭,也不愿动手劳作。
秦淮茹立场坚定,决定拖延,看谁更胜一筹。
既然这万盒火柴已至,你必须设法完成。
三余元之资,足以让年节过得宽裕些。
贾家晚餐自始至终,无人言语。
贾张氏饭后一抹嘴,便又躺回炕上。
秦淮茹则收拾碗筷,切姜片,熬了一大碗姜汤。
默默无语,置于桌上,携小当与槐花进里屋就寝。
贾张氏气得咬牙切齿,穿衣起身,见姜汤无糖,便对棒梗道:“去,到你傻叔家借些红糖来,这一大碗姜汤若无糖,谁能下咽?”
棒梗撇嘴道:“我才不去他家!”
“那便去后院你小姨夫许大茂家,聋老太太家,或是大爷爷家,总之,给我弄些红糖回来。”
棒梗无奈,垂首欲出。
“棒梗!作业写完了吗?快写作业,写完睡觉,明日还要上学!”
里屋传来秦淮茹的呵斥声。
“知道了,妈,我这就继续写。”
棒梗向贾张氏摇头,回屋继续学业。
贾张氏气得头疼欲裂,忙摸出兜里的小药瓶,吞下一粒止痛药。
这才未当场气死。
最终,她强忍辛辣,硬是将一大碗姜汤一饮而尽。
次日清晨,贾张氏病倒。
此番确系真病,非假装。
贾张氏面色潮红,气息灼热,烧得神志不清,只觉浑身疼痛。
秦淮茹惊恐万分,误以为昨晚与婆婆的争执让婆婆气出了病。
一旦此事传扬出去,她孝顺的好名声将毁于一旦。
“棒梗,先给婆婆端杯水来,我这就去找你林叔!”
秦淮茹匆匆披上外衣,直奔林祯住处,因为只有他能看病。
她打算先让林祯瞧瞧情况,再考虑是否去外面的诊所找叶大夫。
林祯刚起床,正准备洗漱。
见秦淮茹如此焦急地赶来,不禁皱眉提醒:“秦淮茹,你这是怎么了?鞋都没穿好,外面下雪了,小心摔倒。”
“快,林祯,我婆婆病得很重,你快去看看。”
林祯打趣道:“别是她装的吧,不想粘火柴盒了?”
“不是,真的病了,呼出的气都热得烫手。”
“行,我这就去瞧瞧。”
林祯进屋一瞧贾张氏的模样,便断定是内热过盛所致。
“昨晚贾大妈吃了什么?”